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南海救助局海口救助基地扩建工程进行审批的公示

审批
海南-海口-秀英区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14日
项目详情
****环境局拟对南****基地扩建工程进行 审批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4-05-1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南****基地扩建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 现将拟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14日-2024年5月16日(3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3886

通讯地址:**市**区**大道42号

邮编:570100

项目名称: 南****基地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 ****'
建设地点: **省**市**区**省**市******基地
环评单位: 核工业二三0研究所
建设内容及规模: ****职工食堂、设备材料库,拆除总建筑面积约551m2;在拆除原址**一座2535.69m2深远海搜救设备库;在原综合业务及值班用房北侧扩建辅助用房一栋,建筑面积515.7m2;**停车棚82.5m2;门卫室扩建约12.8m2,将基地内的消防控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集中设置,统一管理。改造码头及堆场面层11213m2、码头前沿及回旋水域维护性疏浚、码头水电改造;改造基地现有小型设备仓库;改造监控系统,增加安防系统;迁建体能训练场;改造基地围墙设施、改善绿化等。
主要环境影响结论: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用地规划、环保规划和饮用水源规划,选址合理。项目建设严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在落实了前文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维护管理的情况下,项目工程产生的污染物及不良环境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符合性: ****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工程属于鼓励类中“二、水利3、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以及二十五、水运4、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航海保障和救助系统建设”,符合该文件要求。 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本工程不属于准入负面清单所述行业,属于市场准入清单以外的行业,可以依法依规准入。 根据《**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本工程不属于**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所述行业,属于禁止限制目录以外的行业,可以依法依规准入。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策的要求。
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位于**省**市******基地,基地总面积为14524.0641平方米。海救助的主战场位于我国**海域,尤其在西沙、**、中沙群岛及周边海域,**海域广阔。****基地位于**省省会**市,**省在地理位置上是我国离**最近的行政省份,在此建设相应的深海救助支持保障设施,能够在需要出动执行任务时最快到达事发位置。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市相比省内其它城市拥有更好的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条件,便于人员出行的交通和设备进出的运输。 **省自然**和规划厅关于《**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D0202、D0203地块规划修改的批复(琼自然资委托(**)[2023]56号)原则同意《**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D0202、D0203地块规划修改方案,将D0203地块中的****权属部分调整至D0202地块,D0202地块的用地性质由行政办公用地调整为其他公用设施用地(1313),****规划局批复关于办理“****基地扩建工程”《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的复函(海资规审批[2023]95号),对符合空间规划要求等相关条件的建设项目,取消选址意见书核发。 ****基地用地规划指标已上报****规划局审批,****基地建设深远海救助设备库可满足**市用地控制性规划条件。另外,****基地硬件设施****基地更为完善。基地位于**市**港港区内,码头为实地重力式码头,能够承受起深拖系统中配套使用的万米绞车近40吨的重量,且**救助局唯一可供深****基地。所以,在硬件****基地是实施深海救助支持保障工程建设的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是合理的。
清洁生产水平: 本项目属于南****基地改扩建项目,不是以燃煤、高硫油为能源的项目,项目不涉及炼油、炼焦、硫酸、炼铁等工艺,项目产生的各项污染物也均得到有效处置。本项目符合项目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
排污达标和排污总量控制可行性0: 废气: (1)船舶燃油尾气 本项目运营期无货物输运、无生产设备等,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救助艇、来往车辆排放的燃油尾气,其主要的污染因子是SO2、NOX等。为无组织间歇排放,排放量不大。****机关闭;船舶靠岸、离岸时间短暂,耗油量少,船舶燃油废气产生量较少,本项目工程所在的水域水面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良好,船舶燃油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救助艇应选用耗油低、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发动机,内燃机安装净化装置,减少废气的排放。 (2)食堂油烟 项目员工食堂厨房实际灶台有2个,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于楼顶排放,排气口离地面约8米,油烟净化装置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为1.2m2,油烟排放浓度执行《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6/613-2023)表1规定的限值。工食堂厨房油烟净化装置前油烟浓度在4.32~4.98mg/m3之间,油烟净化装置后油烟浓度在1.70~1.84mg/m3之间,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在60.2~63.6%之间,全部达标;油烟排放速率在3.74×103~1.05×103kg/h之间。 (3)直升机尾气 本项目直升机机型为EC225、S76D、AW189三种,其升降尾气主要的污染因子是SO2、NOX等。本工程不涉及直升机场的改造,其环境影响与原环评一致,未新增污染物排放。本项目工程所在的地域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良好,直升机无组织间歇排放,排放量不大,产生的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地表水: 本项目运营期无生产设备及货物输运。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污****基地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产生量较小。根据建设单位给出的资料,本项目现有员工人数31名,每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8小时,根据《**省用水定额》(DB46/T449-2021),人员生活用水的用水定额200L/人?d,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6.20m3/d,1550t/a。 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救助艇、来往车辆产生的以及应急救助飞机起飞、降落的噪声。距离声源1m处,噪声级为70-110dB(A)。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员工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为陆域生活垃圾。救助基地生活垃圾主要为餐饮厨房垃圾、卫生打扫废弃物等。应急救助飞机不在库区内维修和保养。生活垃圾按人均产生量为0.5kg/d计算,救助基地职工劳动定员为31人,年工作250天,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875t/a,救援船生活垃圾存储收集,靠岸时可排到岸上的收集设备;****基地设置的生活垃圾桶临时存放,再由环卫部门清运。本项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 切实落实生态恢复与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建设单位建议设立专****小组,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监理部门对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监理制度;建设单位建议制定并执行施工期生态、水、气、声和水土流失等环境监测计划;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分类处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垃圾。
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 空气: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为居住区,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敏感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项目评价范围内属于二类大气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地表水:****生态环境厅2023年11月30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省生态环境质量公报》,2023年第三季度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193个省控监测断面(点位)的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88.6%,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0.5%,同比持平。 声环境:本项目厂界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区,执行4a类标准要求昼间噪声≦70dB(A),夜间噪声≦55dB(A)。监测结果显示,项目的4个监测点昼间噪声在53~64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9~55dB(A)之间,均符合执行标准。 根据《**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生态保护空间管控区,但不属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办公厅****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办发〔2021〕7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重点管控区且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
环境风险控制: (1)通航安全风险事故 营运期船工程海域较为封闭,抗风浪条件较好,但船舶通航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若不注意通航安全防范,船只在工程海域通航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根据工程海域的水深条件分析,通常引发船舶碰撞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人为疏忽和恶劣天气; ①船舶航行受海域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台风季节、雾季、大风季容易导致船舶发生碰撞事故。 ②船员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驾驶行为不遵守相关航行规定等造成碰撞,或者因航路不熟悉而造成触礁。 ③船主对安全工作认识不足,盲目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船舶保养和设备投入少,船舶设备状况欠佳,配员低,导致船舶安全性下降,遇到紧急情况易发生船舶碰撞、进水乃至沉没事故。 (2)突发性船舶溢油风险事故 本工程到港船舶不在码头进行加油作业,发生重大溢油事故的可能性极小。本项目营运期船舶在靠离泊作业时,易受风、水流、波浪、潮汐、雾等自然因素以及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影响,导致船舶碰撞,发生燃料油泄漏事故。项目所在区域船舶事故发生燃料泄漏和交通事故会对外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管理、处罚等措施避免此类溢油事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建议: ①建设单位施工前需向海事部门申请水上作业施工许可证,工程建设应在批准的水域使用范围内进行,工程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和施工机械的管理和监督,施工船舶施工前要向社会发布航行安全通告。 ②工程施工时会影响**船舶航行,需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船舶航行和施工作业应在适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③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加强值班瞭望,施工作业期间所有施工船舶须按照国际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水域。施工作业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中心报告。 ④施工时应有小拖轮监护,避免施工船管线进入航道影响过往船舶航行。拖轮在港池内应慢速行驶,保证港池内施工船舶的安全。 ⑤及时对周边保护区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对周边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时,采取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⑥经常对施工船舶进行检查,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机械故障或者出现跑、冒、滴、漏等情况所造成的对海域的污染。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的要求,施工船舶应配备《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在人员和器材配备上做到有备无患。
公众参与意见:
温馨提示
1.该项目指提供国家及各省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进行的项目审批信息及进展,属于前期项目。
2.根据该项目的描述,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跟进,避免错过。
3.即使该项目已建设完毕或暂缓建设,也可继续跟踪,项目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后续工程与服务。